[转] 因爱受伤的心理原因
2019-01-27
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,但是爱情带给人的伤痛也是最深的: “爱和心的伤口总是手牵手出现,如光影相随,……一个人把我们点得愈亮,心的创伤愈容易现出阴影,愈发显眼。”相信这句话道出了多数人心中的苦涩,于是很 多人甘愿选择独来独往的生活,然而在真心喜欢过一些人之后,才明白自己是如此忘情地投入、如此害怕孤单。
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,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,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
建立与维护。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,当爱情来临时,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,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。但是,因为信任、不
设防,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。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,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;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,彼此恋慕、含情
对视,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,不在一起时会焦虑、不安,仿佛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。唯有在恋爱中,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∶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,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,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,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。不知不觉地,期 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、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;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,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;过去受的伤,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。例 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,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;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,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,给你空间。彼此互许终身之后,你会觉得∶为什么我所要的,你却不给我?在爱情中的人,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—我有什么需要,不 用开口,爸妈就应该知道,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。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,处罚对方,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,是行不通的。一旦陷入这种境 地,我们就会像失去生命力的空心稻草人,只等着对方来填补内心如无底洞般的空虚,哪怕出现分秒的争执或隔膜,爱在我们身上都会枯竭。对此威尔伍德是这样说 的:“当你期望别人施与爱,你就只会想控制、操纵,要他们始终不渝,以安顿自己的心。我们想从别人身上找,就无法栖息在自己的大地上,我们就会变成外表看 起来独立,内在其实进退失据。”
我们都不否认爱是美好的。而美不是别的,美就是完美。因此追求完美之爱并非一种奢 求。但问题在于,当我们梦想在所爱之人那里找到完美的爱,却发现这无异于猴子捞月,注定得不到满足,“别人不可能超越他们的性格局限来爱我们”,曾有的温
情也可能变为依赖、控制、负气甚至怨恨。面对这令人气馁的情感“死结”,威尔伍德“绝处逢生”地为我们提出解决之道:“既然在外界遍寻不着,于是我们知道
完美之爱只可能从我们内心深处来,从人心中的完美之爱本身来。”这就是说,当我们坦然承认我们都是有局限性的生命,既无法成为完美的,也不能强求他人接受
自己的不完美,就会醒悟一定存在一个超越于我们的容纳一切的大爱境界,它虽不能以有形的方式显现,却可以驻扎在同样无限的心灵当中。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失落
与恐惧,全然接纳他人,全然接纳自己,也接纳他人对我们的不接纳,我们就与这大爱境界合一,“(它)是彻底疗愈分离痛苦和爱之创伤的灵丹”。“和你自己同
在,就是爱的行动”。是的,当我们与自己同在,就是与内心的大爱境界同在,我们将无怨无求,时刻敞开自己的生命,去接纳去理解。
在一段关系中,你如果感到痛苦,这个痛苦不是对方给你的,而是你们相处时对方的做法激 起了你在年幼时所受的伤害。他们不是故意要伤害你,他们只是在做他们自己而己。你可以抱怨,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关系,这样你就可以再回到你自己的屏障中,
毕竟这样你是舒适的,不必去面对自己的痛苦。如果你准备好了,你可以选择去面对这份痛苦,和自己的痛苦在一起,不再抱怨给你伤害的所有人。感谢他们,让你
看见自己的伤害和痛苦,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。“不圆满是生命的形式”,当你开始认为它没问题的时候,问题会消失。你对你的问题说“这不是问题”的时候,
你停止了给它能量。你接受了它!你接受了问题的瞬间,它已不再是一个问题。一个问题所以成为一个问题,是因为你拒绝它。问题是你创造的,因为你害怕去享受
生命,也害怕活出生命。问题给你保护,你会对自己说,我怎么能快乐?我有这么多问题,我怎么能欢愉?我有这么多问题,我怎么能爱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?我
有这么多问题,我怎么能跳舞和歌唱?我有这么多问题……你的问题让你有机会去逃避,看透这些问题,你将发现它们是虚构的。对生命说“是”并不指懦弱地屈从 或逃避,而是当生命中发生任何事情和变化,在你的内心不去对抗,接纳它是一个事实,然后做你该做的事。无论碰上什么样的人、情况、处境和事件,都对其说 “是”。接受现实,包括接受整个事件,还有你的情绪。当你感觉到气愤、嫉妒、不安全感、混乱、害怕孤单时,你要对其说“是”,然后将注意力贯注在内在情绪 上,“我受到了伤害,我要面对它,处理这些情绪。”对生命说“是”,对生命遇到任何状况说“是”,就是和生命一起流动。完全地接受事物所呈现的样子,而就 在那个接受的当下所有的问题消失了,带着觉知、内省,从中汲取智慧力量,启动内在更高层能量,勇敢活出自己!
美国作家格西麦克?罗区在他的著作《真爱密码》中写到,“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,你先把 这个东西给出去,给别人。”“给别人”的是种子,种子会开花结果:
无论你想拥有什么,先要在你的内心中种下相应的种子。如果你想要一个善良体贴的伴侣,那么先在你自己的内心培养善良体贴的种子,你希望伴侣做到的,你自己首先去做。